“白衣仙子”般的白毒傘是致命殺手
  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琛、實習生洪楚君報道:東莞謝崗五星村的劉志武帶著一雙兒女爬銀屏山採摘野蘑菇,食用後中毒被送至廣州搶救。遺憾的是,三人最終相繼離開人世。“殺手”就是廣東地區頭號毒菇殺手——白毒傘。在廣東近十年發生的約80起毒蘑菇事件中,死亡達43人,其中白毒傘的致死率高達95%。
  白毒傘主要分佈在廣東的廣州、清遠、肇慶地區。有別於其他色彩斑斕的毒蘑菇,白毒傘全株呈純白色,菌蓋屬中型,直徑約5釐米到10釐米,有膜質菌環,根部有菌托,外觀與可食用的蘑菇非常相像,但毒性極強,食用一小株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。
  記者向12320衛生公益熱線咨詢,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白毒傘的毒性主要傷害人體的肝、腎、心、肺等器官,誤食白毒傘後,部分人會產生噁心、嘔吐等全身嚴重表現,也有部分人起初會有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肚痛等癥狀,但很快消失,直到兩到三天之後,病情突然迅速惡化,出現呼吸困難、皮膚發黃的現象,脾氣也會變得暴躁。根據資料顯示,之所以會出現後面這種情況,是因為白毒傘的毒性具有潛伏期,潛伏期可長達24小時,一般是8至10小時。這段“假愈期”使得許多誤食的市民放鬆警惕,因而延誤了就診時機。
  目前,對此類毒菌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物,如未能即時做消化道洗凈、血液透析,中毒者有可能死亡。
  白毒傘對肝髒的損害特別嚴重
  為進一步瞭解菌類的屬性,記者專門咨詢了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莫美華副教授,她介紹,菌類的生長環境一般是濕度大的地方,至於溫度,不同菌類甚至同一種菌類也有不同的溫度類型,分為低溫、中溫和高溫的品種。位於南方的廣東在溫度和濕度上都能滿足菌類生長的需要,在不同的季節都有適應不同溫度的菌類生長,尤以春夏季為盛,其中不乏具有毒性的菌類。莫美華提醒:“一般來說,毒菇的花紋都會比較奇特,顏色鮮艷,有鱗片的更要小心。”但是,不同種類的毒菇有不同的屬性外觀,很難一概而論。
  關於食用白毒傘中毒後的“假愈”現象,莫美華介紹說,原因可能是其毒素作用期比較長,癥狀顯示就有時間差,有些毒菇的毒素需要與人機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,白毒傘可能也是如此,對肝髒的損害特別嚴重。
  莫美華提醒,萬一誤食應馬上到醫院診治,如果條件不允許,可以馬上喝牛奶等有解毒作用的飲料,但這種辦法只是一時之計。
  ·許琛 洪楚君·編輯: 牟青  (原標題:揭秘粵頭號毒菇殺手:外觀像可食菇 致死率95%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y99yyzvx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